科学研究
时间:2025-10-27 11:08:42 阅读量:
2025年10月25日下午,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国际经贸论坛系列讲座第267期在蛟桥园校区翼轸楼3111商务谈判室顺利举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黎峰担任主讲嘉宾,刘建院长主持活动,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30余人到场。
黎峰研究员以“与江财结缘30周年”的校友情怀开篇,感慨学校平台实力的显著提升:如今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职业发展,“江财毕业”都是值得自豪的身份标签,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感恩平台赋能。他随后聚焦研究时代机遇,指出中国从“中低收入国家”到“全面小康”、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发展历程,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实践素材;同时,面对逆全球化、新发展格局等新环境,如何破解“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协调”、“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成为学界亟待探索的重要方向。
针对当前科研界存在的“浮躁化”现象,黎峰研究员结合实例提出反思:部分研究跟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热点,却忽视方法严谨性——比如用“企业是否纳入跨境电商名单”简单界定研究样本,或依赖文本关键词衡量“数字化转型”,这些做法难以精准刻画研究问题本质。他强调,学术研究应立足理论框架,选择科学定量方法,尤其可关注“中间品进口与自主创新”“竞争与创新”等存在理论分歧的领域,通过折中视角挖掘新结论。


在核心研究分享阶段,黎峰研究员以其发表的论文《国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研究》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国内价值链构建与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的关联,以及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对不同国家处理这两者关系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剖析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转型策略。通过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细致分析,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并对增加值进行分解,研究得出国内大循环是经济大国发展优势的结论。从供给、需求以及供需整合的视角提出了三个机制,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指出,供给端存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链主企业匮乏、内卷化竞争等问题,同时明确政府的内卷化竞争是企业内卷的重要成因。
在自由讨论环节,师生就“国内价值链区分依据、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价值链攀升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讲座既是校友反哺母校的学术交流,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生动课堂。黎峰研究员以扎实的研究积累,梳理了国内价值链构建的核心路径,搭建起学术前沿与国家“双循环”“国内统一大市场”战略对接的桥梁,为师生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法借鉴。
(作者/研分会 邱慧心 胡锦好 高紫璇 作者单位/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图片作者/研分会 邱慧心 图片作者单位/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一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新闻中心骨干 洪诗颖
二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新闻中心负责人 邓丽芳
三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团委常委 曲晨飞
一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团委书记 周妍 联系方式:0791-83816630
二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李琛
三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廖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