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团学
时间:2025-10-16 16:23:11 阅读量:
编者按: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四个一百”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即“百名青年学子,走访百个红色基地,讲述百个红色故事,创作百个红色宣传作品”,鼓励青年学子在节假日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走读,走进乡村、校园、社区等基层一线为群众宣讲党史故事,撰写心得体会,创作红色研学作品。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期“四个一百”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特别结合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一封信》之“我把胜利讲给你听”主题策划,引导青年学子以“跨越时空对话英烈”为核心,在探索与发掘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将研学实践与“表达对英烈的敬仰追思、传递红色精神当代价值”的主题深度融合,实现专业教育、革命精神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现将2025年暑假“四个一百”红色研学活动部分成果作品展出,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
本期主题:参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有感
2025年暑假,我们前往广东省深圳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该纪念馆依托1942年东江纵队秘密营救800余名文化精英的真实事件而建,占地1.1万平方米,由“三进两天井”岭南客家围屋改造而成,雨幕中的白墙灰瓦更显肃穆,馆外浮雕墙镌刻着全部被救者姓名,雨水顺字槽流淌,如同时光在指尖滑过。
本次研学主要活动有实地参观和小组讨论。通过本次研学,我们了解到了营救文化名人行动的全部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深圳这片土地上流传的红色基因。大营救行动展现了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贡献。
 
 
寻访红色足迹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于日军之手。大批留守香港的中国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工作者等,顿时陷入危急境地,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追捕,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多次电令指示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中共广东党组织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紧急动员,承担起将他们安全转移至内地的重大任务。
以曾生、王作尧为首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依托宝安羊台山抗日根据地,迅速建立联络站、开辟隐蔽交通线。自1942年初起,历经四个多月的周密行动,先后成功营救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300多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十余名国民党军政官员家属,以及来自英、美、荷、比、印等国的100多位国际友人,连同其他人员共计800余人,被安全转移至宝安龙华、惠阳海丰、江门台山等区域,其中多数人暂驻于白石龙村。
游击队员在羊台山上搭建简易草寮,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和庇护,待形势稍缓便陆续护送他们抵达大后方。这场规模空前的大营救,实现了“没有一人牺牲、没有一人被捕”的奇迹,被誉为“胜利大营救”。它不仅保全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与精英,也为新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和蓬勃发展保存了重要力量。
这场救援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跋涉艰险、突破封锁,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中华民族最为动人的家国情怀。
感受老区新貌
深圳市龙华区白石龙村是一块承载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成功庇护大批文化精英和爱国人士,是闻名遐迩的“胜利大营救”的重要中转站,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如今,白石龙村秉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一座融合革命传统与现代气象的社会主义先进社区。
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白石龙村实现了从昔日隐蔽交通站到现代化城市社区的华丽转身。高楼林立、道路宽阔、配套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教育、医疗、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社区治理井然有序,邻里和睦、文明成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更令人振奋的是,白石龙村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修缮保护历史遗址、建设纪念场馆、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一系列举措,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很多市民和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如今的白石龙,不仅是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它生动诠释了从革命岁月到繁荣今天的伟大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白石龙村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
 
 
跨越时空对话英烈
东江纵队的烈士,我把胜利讲给你听:你们曾在华南的崇山峻岭间浴血,在香港的街巷暗处坚守,用青春与生命,在日军铁蹄下筑起一道“生命长城”。你们中许多人未曾留下姓名,却凭着“拼了命也要护住对国家有用的人”的朴素信念,撑起了民族的希望。如今的中国,早已告别了山河破碎的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曾经你们拼死守护的民族文脉,如今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曾经你们渴望的和平盛世,正以蓬勃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经济腾飞、科技突破、文化繁荣,无数人正用智慧与汗水,续写着属于中国的崭新篇章。你看,这盛世,如你所愿;你看,我们胜利了!
——曾铭浩 李勇博 张超海 何家乐 陈逸威
东江纵队的烈士,我把胜利讲给你听。
(文/曾铭浩 李勇博 张超海 何家乐 陈逸威 编辑/李珊珊 作者单位/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一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新闻中心骨干 洪诗颖
 二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新闻中心负责人 邓丽芳
 三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团委常委 曲晨飞 
一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学工办主任 苗翠琴 联系方式:0791-83816072
二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李琛
三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廖勇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