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江西财经大学-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立大学暑期研习团项目圆满收官

时间:2025-07-31 16:57:06  阅读量:

​  为保障赴雅加达国立大学研习团顺利启程,学院于7月4日召开了行前教育会,院长刘建、党委副书记马李琛、副院长王树柏及带队老师孙冒罡与研习团成员共同参会。院长刘建期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在专业学习与跨文化交流中有所收获,党委副书记马李琛叮嘱大家重视人身安全,遵守当地规范并保持积极思想状态,副院长王树柏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海外生活,注重团队协作以维护集体形象。此次会议表达了学院领导对研习团成员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盼。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立大学暑期研习项目(Academic Industrial Camp 2025于202571118日圆满举办。本次研习团由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孙冒罡老师负责带队,包括来自于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社会与人文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11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此次项目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雅加达国立大学的积极配合。整个研习项目内容丰富多元,学生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学术交流、企业参访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开阔了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

一、满怀探索求知激情,开启游学序幕篇章

  开幕式两国国歌声中拉开序幕,雅加达国立大学副校长Andi Hadiyanto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教师孙冒罡博士、雅加达国立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及研习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开班仪式。Andi Hadiyanto副校长在致辞中表达对研习团的热烈欢迎对未来合作的期待与信心孙冒罡老师代表学校东道主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邀请对方院校师生来我校进行深度交流,队长刘森代表全体学员保证会认真参与研习项目安排的各项活动最后,雅加达国立大学校方给研习团成员颁发了胸卡和礼物,两校代表互换纪念并合影留念,开幕式圆满结束。

体味多彩校园文化,探寻独特城市印记

  在雅加达国立大学的精心安排下,研习团成员跟随志愿者深入校园,参观了设计独特的图书馆与教学楼,身临其境感受特色文化与校园氛围。在教学楼的文化交流中心,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了独具韵味的竹制乐器,并与研习团成员一同体验了充满智慧的传统益智游戏。研习团成员纷纷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印尼传统艺术的魅力与智慧,也让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更加强烈。

  在城市探访之旅中,研习参观了印尼国家纪念碑、国家图书馆、体育“缩影世界”公园、新唐人街,以及雅加达老城区。从肃穆的历史地标到蓬勃的现代街区,从多元文化共存的缩影到华人创业奋斗的足迹,每一步都让研习团成员对印尼的社会文化、城市变迁有了立体认知使他们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看见了文明共生的可能。

、洞察科技生态构建,挖掘产业创新逻辑

  在企业参访环节,研习团首站到达印尼数字经济领军企业GOTO集团。企业代表系统阐释了公司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出行+支付+生活服务”的超级生态圈。同学们对GOTO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和本土化策略解决交通拥堵、搭建普惠金融等实践深感钦佩。在问答环节,双方就市场竞争策略、商业模式、人工智能应用、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展开交流研习团成员表示,GOTO集团通过生态协同创造社会价值的商业逻辑,让他们看见科技如何真正“驶入”普通人的生活!

  在Dyandra会展集团的调研中,企业高管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展示了公司将传统文化元素(如蜡染、木雕)与现代展览科技融合搭建文化传播与产业合作的一系列举措。在互动环节,双方围绕跨文化策展模式企业出海策略、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讨论,解锁了会展产业作为“城市名片”和“经济催化剂”的双重价值,也让同学们了解到“无国界对话”的策展艺术。在结束了对两个企业的参访后,研习团成员表示,此次企业调研之行不仅深化了他们对印尼创新生态的认知,帮助他们构建了多维度商业思维框架,为培养创新型商业领导力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锤炼商务沟通本领,领悟数字营销奥秘

  除了企业参访活动,雅加达国立大学还精心为本次研习活动开设了两门特色课程。在商务沟通课,Andi老师解析了沟通策略的含义与有效沟通的七大核心原则在实战演练环节,学员随机抽取筷子、笔、橡皮擦、鼠标等日常用品,进行三分钟全英文即兴演讲。Andi老师对沟通框架的体系化梳理、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课堂的激情和投入,赢得了全体学员的高度赞誉。研习团成员认为,这堂课程使他们学到了高效沟通的方法论,突破了非母语演讲的心理屏障,提升了跨文化语境下的沟通能力

  此外,数字营销课程中,Inkreswari老师通过案例对比,生动解构传统营销模式与数字营销的本质差异,并重点剖析了数字营销的特性以及主流模式。研习团成员认为,从电视广告到TikTok挑战赛,他们触摸到了消费革命的时代脉搏。本次研习中的数字营销课注入了技术硬知识商务沟通课则侧重于提升商业软实力,两门课程相互补充,为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理解商业逻辑、开展有效沟通提供了新的助力

、学习传统非遗技艺,追溯古老文明根源

  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研习团开启蜡染(Batik)文化深度体验。雅加达国立大学艺术和设计专业的同学系统解说了不同类型蜡染间的差异核心工艺与工具的使用技巧在实践环节,学员们齐心协力,亲手在棉布上绘制心仪画像,经历从熔蜡控温到天然染料浸染的全流程实操,最终完成独具风格的蜡染作品研习团成员反馈蜡染的每一步骤都呈现出“世界非遗”的工艺精髓与文化意义,让他们对印尼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研习团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启时空之旅。志愿者通过深入阐释展品背后的独特故事、美学内涵哲学意义,使同学们建立了对印尼“千岛之国”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本次文化行通过非遗实践、文物溯源等模块帮助研习团成员超越观光层面,切身感受到传统技艺历史厚重对拓宽学生眼界、搭建文化沟通桥梁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深度研讨交流,推动文明共识对话

  为了与印尼学子进行更深入的学术和文化交流,研习团成员也创新性地组织了一个工作坊。我校学子精心准备,通过击鼓传花小游戏的形式耐心教授印尼学生如何用普通话表达“你好,我叫XXX,我来自印度尼西亚”等实用语句。在折纸教学环节,研习团成员在阐释灯笼团圆光明”的意义,分步指导大家完成灯笼折纸,印尼学生对此展现出极大兴趣并赞叹道:中文句子原来可以的过程中学会,折纸灯笼非常有趣,又学到了一招

  接着,研习团成员梳理印尼三十年经贸合作历史,并通过多个典型案例阐述了两国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友好关系,双方学生也就两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展开了深入交流。两国青年一致认为,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但大家对于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可以突破语言壁垒认知藩篱,这也是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最为直接的实践。最后,孙冒罡老师进行总结和展望,研习活动圆满结束,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本次研习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研习团成员不仅深化了对印尼社会文化的认知、拓宽了国际视野,还有效提升了跨文化沟通和商业实践能力。展望未来,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进程,积极拓展与海外高校及企业的多领域合作通过构建常态化文化交流与学术对话机制进一步整合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高质量国际合作桥梁,培养新时代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一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团委书记 周妍 联系方式:0791-83816630 

 二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李琛  

 三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廖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