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团学
时间:2025-05-08 16:03:53 阅读量:
编者按: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四个一百”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即“百名青年学子,走访百个红色基地,讲述百个红色故事,创作百个红色宣传作品”,鼓励青年学子在节假日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走读,走进乡村、校园、社区等基层一线为群众宣讲党史故事,撰写心得体会,创作视频、音频、书法、绘画、剪纸和手工艺品等红色研学作品。通过探索与发掘红色资源的过程,实现专业教育、革命精神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让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自2021年活动开展以来,四百余名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值得学习和推广的优秀宣传作品,现将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2024—2025年寒假“四个一百”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部分成果作品与广大师生一起分享。
本期主题:参观巴山红军公园和红三十三纪念馆有感
2025年寒假,来自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的邹玲源、严晨辰两位同学前往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参观了王维舟巴山红军公园和红三十三军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她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珍贵文物与历史资料,用心铭记动人心弦的红军故事。此次研学,她们真切体会到宣汉县厚重的红色脉络,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寻访红色足迹
宣汉,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巴山红军公园和红三十三纪念馆则是这段辉煌历史的不朽见证。王维舟纪念馆是巴山红军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王维舟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早年投身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后在家乡创建四川省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川东地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宣汉,随后,红三十三军在这片土地上宣告成立。这支部队由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而来,广大宣汉儿女踊跃参军,使红三十三军迅速壮大。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在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红三十三军将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在宣汉的崇山峻岭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面对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军,他们毫不退缩,用简陋的武器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许多战士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宣汉的土地。在红三十三纪念馆里,锈迹斑斑的枪支,是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见证;打着补丁的军装,是诉说着当年条件的艰苦;一封封泛黄的家书,饱含着战士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些珍贵的文物,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仰。
感受老区新貌
时光荏苒,如今的宣汉县,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引领下,已然焕发出崭新的面貌。经济发展上,宣汉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飞跃式发展。工业方面,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旅游业上,王维舟巴山红军公园和红三十三军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在社会民生方面,宣汉县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设施先进。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人民群众的教育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乡村,土坯房变成新式楼房,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村民们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脆李、茶叶畅销市场。一些村庄依托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宣汉人民始终牢记革命先辈的遗志,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老党员们积极发挥余热,向年轻一代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年轻人则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为宣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践行红色精神
当我站在巴山红军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前,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碑身,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与感慨。在红三十三纪念馆中,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大门。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舍弃了个人的安逸与幸福,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的勇气和担当,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长在和平繁荣的时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硝烟和苦难的磨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却历史、忘却先辈们的付出。我们要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要像红军战士面对敌人一样,毫不退缩,勇于探索;在生活中,要珍惜每一份资源,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邹玲源
这次参观巴山红军公园和红三十三纪念馆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那些陈列在馆中的物品,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段段热血沸腾的历史的见证。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他人,传播正能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严晨辰
创作一段视频来缅怀革命先烈。
(文/邹玲源 严晨辰 编辑/曾铭浩 作者单位/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一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学工办主任 苗翠琴 联系方式:0791-83816072
二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李琛
三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廖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