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四个一百”红色研学作品】 缅怀英烈志,赓续红色魂

时间:2024-10-16 17:30:51  阅读量:

​编者按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四个一百”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即“百名青年学子,走访百个红色基地,讲述百个红色故事,创作百个红色宣传作品”,鼓励青年学子在节假日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走读,走进乡村、校园、社区等基层一线为群众宣讲党史故事,撰写心得体会,创作视频、音频、书法、绘画、剪纸和手工艺品等红色研学作品。通过探索与发掘红色资源的过程,实现专业教育、革命精神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让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自2021年活动开展以来,三百余名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值得学习和推广的优秀宣传作品,现将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2024暑假“四个一百”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部分成果作品与广大师生一起分享。

本期主题: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有感

2024年暑假,为深入学习方志敏烈士的伟大精神,我们三位同学实地考察了方志敏烈士纪念馆,我们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展览,深入了解了方志敏烈士的诸多光荣事迹,包括他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被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深深打动,对方志敏烈士及其战友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持信念、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了敬意。我们不仅瞻仰到方志敏烈士的英勇事迹,还深刻感受到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参观陵园,是对历史的回顾,更对精神的洗礼,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寻访红色足迹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青年时期,方志敏逐渐接触到革命思想,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致力于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1935年1月,方志敏在江西玉山陇首村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篇章。同年8月6日,他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13年来,他带领赣东北农民发动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方志敏烈士陵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的梅岭山麓,青松翠柏环绕之间,顺山势建有11层共157级花岗岩台阶,象征着方志敏为共产主义奋斗的11个春秋和任赣东北特区苏维埃主席至牺牲时的1570个日日夜夜,烈士墓就静静安卧在第9个平台上,墓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亲自题写的7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方志敏烈士之墓”,墓前的大理石碑正中刻有烈士的简历。方志敏是我党我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受到党的历代领导人高度肯定。1964年,毛泽东亲自为方志敏烈士题写墓碑,称赞方志敏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邓小平为《方志敏文集》题写过书名,江泽民赞叹他有“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革命情操”,胡锦涛赞誉他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读过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说每次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感受老区新貌

近年来,方志敏纪念馆在岁月流转中焕发新生,新馆在江西弋阳落成,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为核心,展现了这位革命先驱的辉煌人生。

纪念馆的扩建与升级,不仅丰富了展陈内容,更吸引了无数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方志敏精神的感召下,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通过参观纪念馆、学习方志敏烈士事迹,汲取信仰力量,激发奋斗热情。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区人民砥砺奋进,不仅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更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书写着绚丽篇章。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方志敏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激励着老区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前行,谱写更加辉煌的绚丽篇章。

践行红色精神

步入方志敏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的松柏和静默的墓碑,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悲壮的历史。在这里,我们缅怀先烈,致敬英雄,通过参观学习,深刻体会方志敏烈士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烈士陵园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勇往直前。通过这次寻访,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魏雨缪

当我们回顾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时,烈士陵园是不可忽略的一座丰碑,它承载的是一种信念、一个理想、一段历史。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我们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先辈血泪拼搏之不易。方志敏烈士曾掷地有声的说:“目前的中国,固然是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他的希冀,是我们生活的现在,更是我们拼搏努力要达成的未来。我们要将方志敏同志的意志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家乐

参观方志敏纪念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与不朽功勋。步入纪念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眼见证了方志敏同志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无不诉说着方志敏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情操和伟大的爱国情怀。我被他“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仿佛能听到方志敏同志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感受到他坚定的步伐和不屈的意志。他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走出纪念馆,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铭浩

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来缅怀革命先烈。

 书法作品.jpg

/魏雨缪 何家乐 曾铭浩 编辑/周培芸 作者单位/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


一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学工办主任 苗翠琴 联系方式:079183816072

二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李琛

三审 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廖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