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年校庆校友访谈】问题为导向 转型谋发展 ——78级贸经班林加奇校友访谈录

时间:2024-01-18 15:34:13  阅读量:

​林加奇,南昌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曾于江西大学、南昌大学任教13年,历任江西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经贸学院副院长,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1995—2013年,在江西省政府工作18年,历任江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处长、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江西省产权交易中心创始总裁、《江西改革》杂志主编)、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受聘于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在省委省政府研究部门及党校、省科协担任客座教授、特约研究员或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及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及本省重大经济体制改革项目、国企改革项目的政策谋划、方案制订与实施。发表著述200余项

林加奇于20137月至20175月担任南昌师范学院校长,任职期间,正好历经了江西教育学院向南昌师范学院转制这一重要发展阶段。依据江西省政府颁布的任命书,他既是江西教育学院最后一任校长,也是南昌师范学院首任校长。

困难与转型

回顾以往,林加奇记忆犹新。他说,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之时,学校面临两大转型任务,一是尽快实现由成人教育向普通本科教育转型;二是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20131026日,南昌师范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左一为林加奇

 

前一项转型,首先在于恢复学校办学历史上有过的普通本科专业自主招生,并且在办学规模上逐步扩大。其深层次的问题,则是规模扩张必须与提升办学质量、调整师资结构、教育变革转型相互适应,同频共振;必须着眼于办学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扭转部分教师信心缺失,陆续外流的燃眉之急。

本着人的因素为首要原则,校领导统一认识,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分析改制带来的机遇——看前景;二是在债务居高的严峻形势下,将财务支出结构适当向教工收入倾斜——增信心;三是实事求是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渡难关。这些举措,较好地纾解了困难,提振了教职员工的精神状态。

同时,鉴于成人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管理运行方式上有一定差别,学校迫切需要在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拾遗补缺,伸长短腿,开启新的运行机制,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使之尽快适应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问题通过建章立规,严格培训,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

后一项转型,必然涉及观念更新、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等诸多问题。为了尽快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学校采取集中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眼界,交流经验。尤其是每学期举办的教学活动月,主题突出,研讨深入,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有的放矢,有利于更好地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破解难题,因而成果颇为显著。

大家深刻认识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由传统的理论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是适应经济、技术、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高校教育如何培育对社会有用人才的重大改革,必须以创新的气度和定力果断推进。由此,推及南昌师范学院应求解的问题,一是办学定位的调整,相较于以往中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方向就是瞄准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校的方向转型,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展个性、高素质”为取向,培养国家急需的能工巧匠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专科专业人才。二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必须大力推动学与用、学与教、教与研、高学历研究型人才与双师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组合关系的优化配置。三是凝练特色,把握更新教育理念的走向,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应兼顾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需要和特殊需要,并以此为立足点,及时发掘特色人才,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师范教育的转型,学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和完善师范生换岗实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有教学经验的师范毕业生的需求。

优势与转化

林加奇与教育事业的缘分不浅。高中毕业后,他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农村,有过自小学到高中的任教经历,大学毕业后又在高校任教,后供职政府部门。在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使他能够适应较宽的工作面向。与教育的不解之缘锻造了他的教育情怀。

林加奇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国企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等领域多有建树。他主持、设计并牵头实施的原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改名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改革,被誉为“中国改革的江西样板”。曾连续13年亏损的江西省建工集团,在他主持指导下,改制当年即重振雄风,转亏为盈,并连续多年向好,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之列。他设计推动的国有企业法务总监制度,完善了国有企业监管体系,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机制,成效显著,深受同行赞许。

上述难能可贵的经历,对林加奇在南昌师范学院的办学治校影响颇深。例如,依法治企与依法治校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就地取材,聘请校内具备资质的教师担任学校法律顾问,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参与相关决策议题。这种制度安排,契合依法决策、依法治校的管理精髓。

再比如,技术技能型、应用型本专科教育,亟待加强实践课程教育。在江西省国资委工作期间,林加奇有机会深入企业调研,亲身了解不同学历毕业生上岗学徒的过程,深切感到学校技术技能型、应用型课程的安排依然沿袭“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传统模式的不足,即依次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的顺序获取知识,且课程进行中涉及的实践环节大都脱节滞后。学校鲜有实践型、双师型教师配置,实训实验课大都在校内进行,并且一般仅限于验证性实验,鲜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因而,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难以真实地平移至生产情境。他们入职后,只能在生产岗位上边干边学,或上岗前另行接受培训方能进入生产过程。这种规程,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学徒过程的分离;教学内容生硬粗笨,费时费力,造成与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相差甚远的尴尬处境。因此,林加奇认为,应积极创造条件,在总结完善学校实施的“顶岗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比照“企业加学校”的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与现代学徒制接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教学体系。这一思路,林加奇称为“进入生产情景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课程教育”。

文化与传承

林加奇热心公益事业,改革初期担任江西商业青年经济学会会长、江西青年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之后又出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生产力学会常务会长、江西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会长等职。日前,任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

谱牒文化源远流长。谱牒与国史、方志一道,构成记载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林加奇对谱牒文化研究的定

位与功能作出了新的表述,即“寻根谒祖,固存史之基;以古为镜,启资政之慧;树德立志,追教化之远”,力求将谱牒文化研究的定位、功能和目标指向更为明确具体、更为完善的方向。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创会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全国唯一冠以“谱牒”之名的学术团体。近年来,其社会知名度及影响面持续扩大,这对南昌师范学院来说,也是一种利好。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2014年换届选举会员代表大会合影,第一排左十为林加奇

近年来,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谱牒文化研究与宣传活动,与江西日报社、新法制报社联合举办的历时半年的以“点赞了,我的家风”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活动动员广泛,采取新闻发布、专题研讨、记者采访、小组采风、征文评比等多种方式,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中国江西网、大江网、《江西日报》等数十家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收到省内外参评稿件1000多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也正是林加奇坚守谱牒研究事业的信念与根基。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钩沉史实,启迪后人,大力发掘推广江西省优秀传统谱牒文化品牌,是谱牒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方共同协同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续推介了江西省14个家族姓氏家风典范,他们是:(1)义宁陈氏;(2)婺源詹氏;(3)德兴董氏;(4)永修“样式雷”;(5)南昌汪山土库;(6)九江浔阳陶氏;(7)浮梁沧溪村;(8)江西义门陈;(9)金溪陆九渊家族;(10)鄱阳刘氏(刘应麟);(11)婺源朱熹;(12)修水黄庭坚;(13)吉安胡铨;(14)江西临川汤显祖。这些品牌,既是华夏悠久历史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令后人为之骄傲和振奋的文化自信的重要典范,其影响至深至远。

才艺与娱乐

林加奇兴趣爱好较为广泛,他研究格律诗词,一些作品已正式发表;他坚持游泳20多年,可长游2000米以上;还多年坚持练习双杠、俯卧撑等运动项目。

据悉,从街头独唱表演、创作稚嫩的话剧相声并自导自演、器乐伴奏到担负歌咏比赛主持、上演压台节目,林加奇都有所涉猎。当年到农村插队落户,林加奇经常一台节目走村串户闹新年。大学四年,林加奇一直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在江西大学任教期间,校团委、学生会也经常向他分派节目,或许师生同台更提“人气”吧,他表演的节目经常广受好评。

2021531日,南昌师范学院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国主义歌曲合唱比赛,领唱为林加奇

2023102日,在江西财经大学2023年校友文化节暨值年返校联谊会上,林加奇演唱歌曲《想家的时候》

最后,谨附上林加奇所作诗词两首,以飨读者。

 

七律

为黎川一中七十周年校庆而作

20115月于南美途中

西风东渐化沧桑,

圣庙翻然作课堂

战火连天违笔墨

新潮涌地继书香。

云飞万里情无界,

燕去千程信有疆。

坛下雨蕉应未改,

今朝碧色更浓妆。

1941年黎川中学建校,孔庙辟为学堂,父母亲立校之初即就读于此。

②当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广袤山河容不下一张书桌,父辈们一腔热血,投笔从戎,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迹,让人缅怀。


 

寰海清

谱牒志

2020124日,除夕

拜别人猿,

蒙童渐远,

野火炊烟。

华夏曙光初现,

播洒人间。

青春骊歌漾,

炎黄伟,

一梦醒、穿越千年。

狄戎问鼎中原,

马背上胡服剑舞骗跹。

血色残阳,

农耕游牧相缘。

离人乱世念乡梓,

文明激荡续新篇。

寻根无界域,

尚先人、奉黎元。

 

文字/林加奇 图片来自网站相关宣传报道